作者:濟南app開發公司 · 時間:2019-12-04 16:45:31 · 人氣:0
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普及,網民付費習慣已然養成,數字文化產品的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挖掘,逐漸成為網絡消費的主流。而知識付費已經成為數字文化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。根據相關數據顯示,從2016年的知識付費元年,到喜馬拉雅2018年的“123狂歡節”內容消費總額超4.35億元;從2018年用戶規模迅速增長至2.92億人,再到2019年預計用戶規模達到3.87億,2020年市場規模可能到235億,年復合增速69%。在知識付費市場中,用戶在進一步的沉淀和理性,整個市場的趨向于成熟發展。那么,知識付費系統該如何發展呢?
知識付費就是用金錢購買自己所不具備的知識或知識短板。不管以何種形態發展,教育還是娛樂,線上還是線下,垂直抑或平臺,知識付費都應該遵循一條原則,反對販賣焦慮,尊重知識的平等性和主動性。要知道,付費機制是提升知識服務的一種激勵手段,不是最終目的。相比國外成熟的知識付費模式,中國知識付費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,平臺如何去教育用戶,優化市場仍尤為重要。
實際來說,對大多數用戶而言,幾個知識付費產品不可能會讓自己的命運有所改變,至少就目前的形式而言,知識付費系統所起的作用只是錦上添花。基于這種前提,想要留住用戶,就需要抓住用戶的真實需求,提高內容質量,讓用戶因為課程本身留下來。如果,沒有主動參與和思考,知識付費是很難實現其自身的意義的。
其實,細細研究比較國內知識付費產品,就會發現,無論是經驗分享,還是付費問答,或者讀書分享等等,都存在著大眾化、淺顯話、廣泛覆蓋的特點。知識付費若是想要真正的興盛,在內容的篩選與建構上平臺需要投入更多的經歷。此外,用戶的參與和反饋也至關重要,缺了任何一點,知識付費產品都將會留于表面形式,而無深入的內容。
就未來形式而言,綜合型、規模化的知識付費新玩家將減少,但面向特定領域、場景、用戶群的“小而美”垂直細分知識付費平臺仍有較大發展空間。想要發展知識付費系統,就要從這方面入手,更好的發展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