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濟南app開發公司 · 時間:2019-11-21 11:05:02 · 人氣:0
自今年七月開始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正式實施,開啟垃圾分類強制時代,垃圾分類立法考驗著上海這座國際化城市。垃圾的定點定時投放極有可能會造成小區垃圾隨地亂扔的現象,而且分類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造成了新的社會成本。
垃圾分類剛開始實行,在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提高和習慣的養成前,如何坐好投放點的巡視和監管工作呢?
在源頭垃圾分類管理上,傳統垃圾箱不具備智能監測條件,以定時定點投放、人工值守為主。可在投放點周圍實時監控,對個別錯誤、違規現象進行監管。其中攝像頭可以配合工業無線路由器使用,實現24小時監控。而智能垃圾箱,前期可以安卓觸摸屏進行“人像采集”注冊個人賬戶,后期在分類投遞垃圾時可通過“人臉識別”驗證用戶身份。其集成了身份識別、信息屏幕、端口掃描、監控攝像、移動網絡等多項功能。這套系統可通過監控裝置,實時監控垃圾投遞現場,有效識別垃圾分類的準確率,還可以紅外端口掃描,支持綠色賬戶卡識別。
垃圾車運輸時,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查看車輛定位,跟蹤車輛的軌跡。車身也可搭載NB-IoT模組,借助NB-IoT技術低功耗、廣覆蓋的特性,通過基站定位,對垃圾運輸車輛進行有效監管。源頭運輸兩手抓,只有這樣,才能更為規范的發展垃圾分類。
最后就是垃圾分揀站了。主控系統多以PLC為主,用于采集地磅稱重數據、控制壓縮設備運轉等。PLC的遠程聯網控制可借助PLC云網關實現,RS232/485/422通信,以太網/4G聯網,秒級采集數據,遠程程序更新下載,云端/遠端組態,移動端操控,一改過去由人工統計造成的低效、失誤現象,大幅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。
此外,想要更好的建設垃圾分類監管系統,還需要建設信息化平臺,初步形成了垃圾分類監督,基本建成了覆蓋分類運輸、分類中轉至末端處置的全程信息化監管平臺。